你的位置:WRLD 中文站 > Gigachad中文网 > 沈括墓前、道古桥上,我们感受宋人蓬勃的创造力

Gigachad中文网
沈括墓前、道古桥上,我们感受宋人蓬勃的创造力
发布日期:2025-01-07 14:49    点击次数:119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一番话。诚哉斯言。在古代中国漫长的科技发展历程中,宋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面对艰难的立国形势,宋人居危思变,于技术上大胆求新。宋韵文化那种巧妙细腻、精益求精的特质,在宋代的科技发明创造中也鲜明地展现出来。今天,我们身处一个被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所塑造的时代,在之江大地探寻千百年前追求科技进步的宋人留下的或浓或淡的印痕。“物”的遗迹之外,我们更感受到精神上的激荡:格物致知的探索之心,以技术改善生活的创造之力,正是今天的国人与宋人的共通之处。今日的道古桥 本报记者 俞碧寅 摄古代科技的“黄金时期”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在杭州市余杭区太平山南麓,我们的脚步停在“宋故龙图阁直学士沈括之墓”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何勇强研究员告诉我们,宋代科技的点点滴滴,皆在沈括笔下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李约瑟将沈括著作《梦溪笔谈》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据《宋史》记载,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他笔下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穿越历史烟云,引领我们进入宋代丰富的科技世界。惊雷阵阵,撼天动地,是火药的威力;掌握方向,反应灵敏,是指南针的性能;操作灵活,印制快捷,则属印刷术的神奇……何勇强说,“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与活字印刷术都在宋代最终完成并应用于世,造纸术也出现划时代变革,产生世界性影响。据文献记载,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创造出更适用于航海的磁罗经,也称磁罗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当时指南针的使用情况和磁针的几种使用方法并比较其优劣。北宋时开封设置火药作坊,“火药”一词正式问世。北宋中期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记录了“火球火药方”“羡黎火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这三个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南宋军民发明了名为“突火枪”的管形火器。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南宋时,周必大也曾用胶泥活字和铜版印刷自己的著作《玉堂杂记》。宋代的造纸原料从以麻为主向麻、竹、木、草、皮多原料转变,造纸技术提高,造纸成本降低,纸的品种更加多样化。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的一段话我们耳熟能详:“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以说,宋人以超脱的奇思妙想和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将日复一日的生产生活故事,织出“科技味儿”,达到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杭州城区,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南去不远,西溪河上横跨着一座道古桥。行人不多,桥下碧绿河水中,仅有一艘小船荡漾。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多年来居住在这里,常来此间散步,摸透了这一片小天地。“道古”的桥名,源于宋代数学家秦九韶的字。据记载,他回临安丁父忧,见河上无桥,两岸人员往来很不便,便亲自设计,再通过朋友从府库得到银两资助,这才有了这座桥。张立说,本世纪初,原道古桥因西溪路扩建被夷,后经国内多位数学家倡议,得在旧址百余米外重建新桥,并于桥头立碑,桥名由数学家王元院士题写。伫立这座“数学家之桥”上,在张立的讲述中,我们遥想宋代杭州那浓郁的数学之风,遥思宋代辉煌的数学和天文成就。宋代涌现出了一批数学家,如周琮、沈括、贾宪、刘益、秦九韶、李冶、杨辉,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最重要的两项成果是“大衍求一术”和“正负术开方”,均属非凡的数学创造。杨辉生于杭州,毕生致力于改进计算技术,提高乘除法的运算速度,发明了“垛积术”等。宋代非常重视天文历法,取得很多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北宋时期先后进行过五次恒星位置测量,其中元丰年间的观测结果被绘成星图,刻在石碑上保存下来,这就是著名的苏州石刻天文图。北宋中期,苏颂和韩公廉主持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钟。沈括墓前,秋树历历。道古桥下,水波淼淼。宋人那种蓬勃的科技创造力,今天仍然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平民科学家的精彩舞台宋代科技的繁荣发展,与其文化主体下移的趋势颇有契合之处。在宋之前,贵族阶层是文化的主角。在宋之后,庶民阶层在文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贡举制度虽产生于隋唐,但直到宋太宗进行进士科的“扩招”之后,庶民的上升途径才相对变得畅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文化繁荣,对宋代科学知识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平民化的科技发展,与百姓精细化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张立说,宋代城乡氤氲着烟火气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催促着科技大踏步向前发展:农作物结构和农业技术发生跨时代变化,棉花、油菜、茶叶广泛种植,新式农具纷纷问世;织造技术日臻完美,临安城内机杼声唧唧,脚踏缫车、楼机等先进织机竞相出现;医学首次出现分科,儿科、外科等医生各司其职……可以说,宋人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与科技进步相随。翻开典籍,宋代三百多年间,平民科学家活跃在各个时期。北宋颁历9部,其中仪天、奉元、占天、纪元4历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南宋颁历7部,除第7部记载不明外,其余全部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宋代许多数学家、医学家也多是生平不记于史册的布衣百姓。在何勇强看来,这正反映出宋代科技的独特性与开创性。这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了。秋日午后,我们来到杭州市始版桥直街,阳光铺洒在青石板上,几位老人靠着摇椅浅眠,一片岁月静好的景象。相传,毕昇曾居住于此,“始版桥”就是由他出资修建的,今日的始版桥直街则是桥后的小路。一介平民毕昇的身世迈不进古代中国史书和地方志的“门槛”,只有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八中记录了这位发明家的姓名,以及胶泥活字的制法、印刷过程中的操作手法、活字印刷的优劣……这许许多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普通宋人,是如何激发出如此旺盛的创新力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商品经济浪潮。商品经济使全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激增。这极大刺激了铜、铁等金属的开采与冶炼。胆水浸铜法在宋以前就已有之,但到宋代才得到普及,胆铜生产成为宋代新兴的化学工业门类。宋代其他冶金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铜锌合金——黄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盐为代表的特殊商品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这刺激了制盐业的发展与采盐技术的进步。宋代三大盐种,海盐、池盐与井盐,在制造技术上都出现较大革新。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政府管理体制,理财在政府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这一方面让用纸需求激增,促进了宋代造纸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带动了数学的发展,像秦九韶《数书九章》中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族、市物等内容,都是围绕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当我们在始版桥直街上漫步,与专家探讨着这些话题,耳畔仿佛回荡着金属钱币碰撞叮当作响的脆声,眼前仿佛浮现出毕昇在胶泥上划下的印痕。这正是宋代科技那独具魅力的烟火气。12下一页全文阅读

Powered by WRLD 中文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